20

2023.01

— 分享 —
良医宝鉴 | 大寒来了,做到这6点,从内到外的驱寒暖身!
浏览:9311次时间:2023.01.20

       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时令节气,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曰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自古以来,大寒节气养生就十分受重视。具体要注意哪些呢?今日特邀太阳集团1088vip中医健康管理(治未病)中心陈娜主治医师,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~

 

 

1大寒三候

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:

“一候鸡乳”,是说大寒节气母鸡可以开始孵小鸡了。

“二候征鸟厉疾”,是说鹰隼之类的征鸟,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,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,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来抵御严寒。

“三候水泽腹坚”,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。

 

2花信风

宋代程大昌《演繁露》中有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的说法,就是某种花、某个方向的风,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,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。

花信风始于小寒而终于谷雨,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。每个节气十五天,一气分三候,每五天便有一种花绽放,共二十四候。

其中,大寒对应的花信风,是“一候瑞香,二候兰花,三候山矾”。这些花卉也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。

 

大寒的养生方法

 

       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

 

       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。冬三月是生机潜伏、万物蛰藏的时节,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相当缓慢,中医认为肾应冬,所以大寒时节的养生,要着眼于保养肾精之藏。此时应该早睡晚起、节制有度、安身养性、精神内守,做到以“冬藏”为主,保阴护阳,顺应季节变化,特别是“阳过”、“阳康”的人群。

 

1早睡晚起,作息有常

 

       大寒节气,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,阳气刚要萌生,人体脏腑、四肢关节均处于寒凉状态。此时要以“藏”为主,做到早睡晚起,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,晚起是为养阴气。每天早上可多睡一会儿,待太阳出来后再起床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有用电热毯,不要一整夜开或者温度过高,最好在睡前关掉电热毯,以免低温烫伤。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,要注意开窗通风,保证空气流通,还可用空气加湿器等,提高空气湿度,并注意多喝温水,不要等口干再喝水。

 

2饮食丰富,保阴潜阳

 

       大寒时阴气逐渐衰落,阳气刚要萌生,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,品种丰富多样,中医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。平日可多食用一些滋阴潜阳且热量较高的食物,如大枣、黑豆、核桃、黑芝麻、桂圆、木耳、银耳等。多吃一些温热食物,可以抗寒气,保养阳气。肉类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都有滋补脾胃、温肾补阳的作用。应忌食生冷、黏腻、过于燥热之品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

 

       又因为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与立春相交接,为顺应季节的变化,大寒时进补量应逐渐减少,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如香菜、洋葱、芥菜、白萝卜、生姜、大蒜等,但不可过食。


 

 

      温馨提示:体质偏温的人群,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调理。

 

3节制有度,适量运动

 

       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即“血遇寒则凝”,所以大寒时节适量的运动更有利于气血的顺畅。运动可分室内、室外两种,室内可五禽戏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竞技球类等,室外可散步、快走、慢跑等。

 

       但凡事不要过度操劳,不要房劳过度,运动也应有度,量力而行,切记不宜过度激烈,切勿大汗淋漓,以免伤津耗阳。室外运动不可起得太早,日出后为好。阳康人群,应根据自身情况,休息为要,运动循序渐进,可以试试八段锦、六步降糖减脂操等。

 

4安心养性,心暖身温

 

       “暖身先暖心,心暖则身温”,意思是说心神旺盛,气机通畅,血脉顺和,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,机体经络才能更好地疏通。因此,在大寒时节,人们应安心养性,怡神敛气,尽量保持心情舒畅,不过喜,不过悲,怡然自在,尤其是老年人、体弱者。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情,及时自我排解,或向家人朋友倾诉,找到解决的办法。工作之余,培养业余兴趣爱好,充实生活。看花解闷,听曲消愁,观棋画画,不失为一份自在之趣。

 

5防风御寒,保暖为要

 

       虽然因地域关系,南方天气寒热多变,但多潮湿,所以还是要注意防风御寒保暖,如古语云: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”。

 

        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,凡五脏精华之血、六腑清阳之气,皆汇于头部。注意头颈部保暖,可以更好地预防感冒、头痛、颈椎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。腰与背部相连,后背是人体“督脉”循行之处,是阳脉之海,可调节阳经气血。户外阳光充足时,背对太阳而晒,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,使全身舒适通达。在室内,双手可搓腰至发热,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,有强肾壮腰的作用。而随着气温的变化,更要及时地增减衣物,以“暖而不热,暖而不寒”为度。

 

6睡前泡脚,通络助眠

 

       “饭后百步走,睡前一盆汤”,入睡前以热水泡脚,能加速下肢血液循环,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,降低肌张力,疏通全身经络,改善睡眠质量,对于防病保健都有益处。在睡觉之前,更应该用热水泡脚。泡脚水温宜控制在40℃左右,时间是2030分钟,当感到全身发热、额头微有汗出为宜。

 

推荐食谱

 

1. 羊肉羹

食材:羊肉100克,萝卜50克,陈皮5克,葱姜少许。

做法:羊肉去筋膜,洗净焯水,切丁后放入砂锅内,加清水、陈皮和葱姜,武火烧开后去浮沫,再加入已切片的白萝卜,文火炜1-2小时,至肉酥烂,加盐调味即可。

功效:温补脾肾,适宜于冬季日常保健。

 

2. 党参黄芪炖鸡汤

食材:母鸡1只,党参50克,黄芪50克,红枣10克,料酒和生姜少许

做法:党参、黄芪、红枣、生姜洗净切好备用,母鸡下沸水锅中焯水洗净,与党参、黄芪、红枣、料酒和生姜,一起放入炖盅内,加适量清水,炖盅隔水炖至鸡肉酥烂入味,调味即可。

功效:补气养血。适宜于产后、术后或久病见气血亏虚、脾胃虚弱人群。

 

3. 牛乳粳米粥

食材:牛乳250毫升,粳米100

做法:将粳米淘洗净放人锅内,加水煮粥,粥成后加入牛乳,调匀即可。

功效:益气润肠。适宜于气虚便秘者服用。

注意:不适宜乳糖不耐受者。

  

4. 橄榄牛蒡瘦肉汤

食材:青橄榄5-6枚,牛蒡根20克,瘦肉150

做法:将食材洗净,同时放入瓦煲中,加入清水,煮1个小时左右,食盐调味即可。

功效:清肺利咽,生津止渴

适用于:咽喉干、痒、疼痛,干咳少痰。

 

版权所有:太阳集团1088vip - 澳门太阳app官方版 闽ICP备17022442号-2 网站建设:海西天成 太阳集团1088vip